每年高考前都会接待很多学生咨客。主要面临以下几种学习及心理的困扰:
一、失眠,情绪烦躁,学不进去;
二、考试焦虑,成绩波动大,考不出平常的成绩,越考越没有信心;
三、总感觉有做不完的试题,总感觉还有很多知识没有掌握,复习时没有头绪,没有章程;
四、拼命延长学习时间,加强学习强度,疲劳作战,却效率低下;
五、敏感,极易被外界干扰;
六、甚至出现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等严重心理障碍。
这些情况都是有心理原因的,此文,以心理咨询中的经验,分享良好的学习心态、学习方法及自我学习心得,迅速帮孩子调整好学习状态,理顺学习思路,抓住要点难点,高效学习,考入理想学府!
一、在战略上藐视学习,以从容放松的心情去学习
想想我们读小说,我们看电影,从没刻意要求记住什么,一遍下来,内容梗概、重要情节和人物等很多内容都记住了,而且很不容易遗忘。为什么区区几本课本,背了一遍又一遍,却总是不断的遗忘;作业做了一堆又一堆,却总是掌握不了,成绩也提上不去。
其实,不是学习本身很难,很多学生也不是被学习本身压垮了,而是在心理上被击穿了!随着高考的临近,家长和老师就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拼命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拼命强调学习需要努力。学生进入高中就像进入了集中营,天天就在压抑窒息的状态下学习。神经一直处于一种高强度的应激状态。在高度的焦虑紧张状态下,会导致思维狭隘,思维的灵活性、广度,记忆力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效率越低下,越通过延长学习时间来弥补,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学习的难度被人为的妖魔化了,没有了一个放松、平和的学习心态,学习也就只剩下了累和低效率。学习,不要连轴转的疲劳学习,只要心悦神怡的高效学习,平时该运动时运动,该休息时休息,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
二、学科内整体把握,理清课本内容层次和脉络
高中文科学习最大误区就是认为文科知识只需要死记硬背,认为只要背会了,就学会了。很多老师总是给学生划重点,列出很多知识点让学生背诵,并一再强调背会了考试就没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
其一,若不了解其中的时代背景、缘由等,记忆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符号,导致既很难记住又很容易遗忘;
其二、因为死记硬背导致既很难记住又很容易遗忘,若不明其理的话,学生又会归因于大脑记忆力下降了,自我无能等,导致对学习越来越丧失信心;
其三,这会让学生感觉学习的内容不但枯燥且无用无意义,降低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其四,因为不理解,导致知识迁移困难,影响综合思维及应用。
以历史学科为例:
任何一个朝代的历史从横向关系上,一般都会涉及到:政治制度(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政治制度)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中华名族之外的国家)、用人制度等。
从纵向发展来看,每一个角度又都是一个连续演变发展的过程。
以用人制度纵向发展演变为例:战国(秦:军功制)—西汉(察举制)—东汉(孝廉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
一种制度的确定必定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新的制度取代旧的制度必以避其弊,但兴一利,必然又会带有另一弊。依此推动着制度的不断演变。如果老师授课时讲清其中的因缘,学生理解了,文科知识根本不用背。但如果只是天女散花的划出知识点,那需要背诵的东西就太多了,效果却很差。
理科学习也需如此:我的一个学生咨客,自认为数学学得不错,老师的讲课内容也都能听懂,但自己做题时虽然看着题目似曾相识,却总是做错。当我们一起探讨数学学习时,她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什么是函数,对于函数的定义、要素、性质等一系列的基本概念并不理解,只有一个模糊的感觉。对于定理和推论,只是记住一些结论,对于结论是如何推理出来的,很多都不知道。这样做题是自然就很难综合运用并发散思维。她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靠大量的做题去累积一些做题的经验。
三、学会学科内及学科间交叉贯通
文科中的历史、地理、政治三科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密切相连的。如:历史的发生发展一定有地理环境作为载体,特定的地理环境对政治制度的确立和演变又有极大的影响。在教材中也是有这样的关联的,只是很多时候老师在讲课时只注重本学科本册课本的讲解,没有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里去思索探索。
比如,在学科内:很多学生学了中国史和世界史,却不能把中国史和世界史对应联系起来,在他们的知识结构里中国史和世界史是割裂的。同样很多人学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但二者之间也依然是割裂的。
再如,学科间:政治中有一个最基本的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原理可以完全运用到历史学科中。
四、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知识和生活联系很紧密,但现在的教育教学很多时候把学习和生活割裂开来,很多学生感觉学习只有劳累却很没用。当学生感觉学习很累,需要付出很多却又很无用的时候,再美好的前景规划都很难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我接待的很多学生案例中:不会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火车站及地铁乘车处为什么要画一条黄线并禁止乘客站在线内;不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为什么中国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而中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是随处可见的,中学知识的熟练掌握也是可以做出很多发明创造的。
五、以课本基础知识为核心
高考的内容主要是课本基础知识。在最后的复习时刻,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很多学生都拼命做题,特别是做最后大题和难题,而忽略了基础题型。以数学为例,如果选择填空等基础题全作对或只错一两道,就算最后三大题一份不得,只要前三道基础问答题作对,考100分左右是很正常的。特别是对于非优势学科,提高分数更要从基础知识做起。
只要有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学习不枯燥也不累,可以说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拿出三四成的精力去学习,学好知识是没问题的,其他时间完全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统计了一下这几年跟我做过咨询的高三学生,成绩已经特别好的学生,高考成绩至少提高30分,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至少提高50分钟,其中有不少成绩提高了100多分。
案例一:Hedy,高三成绩一直在一专线徘徊,焦虑、抑郁、失眠,学习学不进去,效率极其低下,高三下学期四月份开始心理学习辅导,高考成绩提升60多分,考入本科院校。
案例二:陆沉,高三一模成绩不到二本线,自残,焦虑,紧张,开始厌学,又放不下学习。高三下学期三月份开始心理学习督导,高考,成绩提高了100多分,以626分的优异成绩,考入青岛大学。
案例三:小鱼儿,平常学习成绩都在重点线以上,随着高考的临近,成绩波动下滑,第一年高考因焦虑发挥失常,二本线都没有过。第二年复习,刚开始学习成绩学校前十名内,后来成绩又波动下滑,开始恐惧考试,心理辅导后,虽高考临近,成绩一直稳定上升!最终考入重点大学。